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相關參考書目(四)

(一)、人類學

久部良和子,(1991),《賽德克人霧社群的祖靈觀》。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梅霞,(1990),《規範、信仰與實踐:一個泰雅族聚落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群,(1996),《歷史變遷中泰雅人兩性關係之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旮日羿吉宏,(2004),《即興與超越:Seejiq Truku村落祭典與祖靈形象》。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光弘,(1976),《環山泰雅人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調適》。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折井博子,(1980),《泰雅族噶噶的研究》。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榮泉,(1987),《泰雅人與漢人生命禮俗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邱莉雯,(2004),《東部原漢雙族裔成人認同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佰祿,(1991),《政治經濟學與文化詮釋理論與個案之初探》。臺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意琳,(2003),《花蓮太魯閣Skadang舊社家屋民族考古學研究》。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騰嶽,(2003),《分裂的民族與破碎的臉:「泰雅族」民族認同的建構與分裂》。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秀芸,(1996),《太魯閣群的狩獵文化與現況--花蓮縣秀林鄉為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孟莉,(2003),《新光、鎮西堡部落泰雅族人的原住民身份的論述實踐與資源競爭》。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泰,(1973),《泰雅族經濟變遷與調適的研究─平靜與望洋的例子》。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秋琴,(1999),《gaya:祭祀分食與太魯閣人的親屬關係》。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黃鵬仁,(1996),《族群性別的政治經濟學考察一個北部泰雅女性的生命史研究》。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黃國超,(2001),《「神聖」的瓦解與重建─鎮西堡泰雅人的宗教變遷》。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智,(1990),《從族類意識(ethnicity) 的角度分析當代杜文學的台灣意識現象》。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賓,(1998),《從紡織與獵首探討太魯閣人的兩性意象與性別邏輯》。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福群,(2000),《族群通婚的婚姻適應—以阿美族和泰雅族女性為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楊鈴慧,(1996),《部落、族群與行動-太魯閣人和地區原住民的階序性認同》。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劉孟怡,(2001),《互動過程中的「泰雅」-大安部落的例子》。臺灣大學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俊雄,(1997),《北部泰雅人狩獵活動之探討》。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謝欣育,(1996),《「原住民神學」、傳道人與異文化-以泰雅族長老教會為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二)、語言學

李台元,(2003),《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制度之評估》。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宛縈,(2004),《泰雅語方言母音加插與重疊詞之分析》。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震偉,(2003),《賽德克語太魯閣方言多媒體超文本雛議》。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宜傑,(2003),《泰雅語賽考利克方言的詞尾喉塞音》。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傑惠,(1996),《賽德克語中原地區方言否定詞初探》。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仲良,(1996),《賽德克語疑問詞的研究》。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永利,(1997),《賽德克語和噶瑪蘭語的語態、格位與呼應》。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Top

曾秋玉,(1989),《泰雅語動詞分類》。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芳,(1976),《賽德語霧社方言的音韻結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劉昆龍,(2004),《論賽考利克泰雅語關係子句》。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郁婷,(1976),《泰雅語Squliq方言情緒概念之結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玉章,(2001),《從音韻學的角度看泰雅語的標音系統--以桃山方言為例》。新竹師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文蒂,(1999),《馬巴來泰雅語的節律反映形式:插音、換音、和元音─滑音交換》。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三)、宗教

何金山,(1986),《秀巒村泰雅族的宗教變遷》。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珍,(199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台灣原住民宣教之研究──1912-1990》。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韻芳,(2004),《祖靈、上帝與傳統--基督長老教會與Truku人的宗教變遷》。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稟琦,(2001) ,《基督信仰對基督徒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以原住民青少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高萬金,(1985) ,《泰雅爾中會宣教歷史之研究》。玉山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孝洪,(1987) ,《由秀林鄉賣春問題探討基督教性倫理在太魯閣族社會的適應》。玉山神學院學士論文。

彭玉英,(1987) ,《從傳統至變遷的社會探討泰雅女性的地位的神學反省》。玉山神學院學士論文。

張藝鴻,(2001),《utux、gaya與真耶穌教會:可樂部落太魯閣人的「宗教生活」》。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得興,(2004),《基督宗教與原住民文化-天主教在賽德克族眉溪部落的本地化》。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Top


(四)、歷史學

中村平,(2001),《國家意識的誕生:泰雅人的日治殖民經驗與當代歷史追憶》。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伯昶,(2004),《殖民與體現--太魯閣人的殖民身體史研究(1914-1945) 》。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順,(1998),《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從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身份探討》。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陳俞伊,(2003),《竹東的經濟發展(1718-2000)-一個時間縱深的研究》。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陳偉智,(1998),《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張宜珍,(1991),《日治時期烏來地區經濟社會的變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旭宜,(1995),《臺灣原住民出草慣習與總督府的理蕃政策》。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瑋,(2002),《台北文山地區百餘年來的發展與變遷(1761-1945)》。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廖英杰,(2001),《宜蘭近山地區發展過程之研究(1796-1920)─樟腦、泰雅與叭哩沙平原》。文化大學大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鄭政誠,(2002),《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慧真,(1994),《清代苗栗地區之族群關係》。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五)、文學

王阿勉,(2003),《台灣烏來泰雅族口傳文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伊象菁,(2002),《原住民文學中邊緣論述的排除與建構-以瓦歷斯.諾幹與利格拉樂. 阿烏為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呂慧珍,(2002),《九0年代臺灣原住民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秀梅,(2001),《台灣原住民報導文學作品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華,(2001),《鍾肇政大河小說中的殖民地經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郭慧華,(2004),《鍾肇政小說中的原住民圖像書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慧珣,(2001),《泰雅族民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郭祐慈,(2000),《當今臺灣相關原住民少年兒童小說呈現的原住民形象探討》。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蘭,(2001),《神話與兒童文學--以原住民兒童文學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恕明,(2003),《邊緣主體的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育玲,(2001),《台灣賽德克族口傳故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錦燕,(2003),《後殖民的部落空間--析論瓦歷斯 諾幹"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的主體建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Top


(六)、文化與工藝

白健光,(2003),《泰雅族音樂探討--以宜蘭南澳鄉及大同鄉為例/碩士畢業音樂會》。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周錦宏,(2001),《泰雅族北勢群傳統工藝變遷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珮玟,(2002),《多元文化態度與音樂偏好--以族群為面向之桃園縣國小學童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揚威,(2003),《現代舞與文化認同-當代臺灣原住民編舞者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鄭港,(1995),《泰雅族音樂文化之流變─以大嵙崁群為中心》。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亞莉,(1998),《泰雅族傳統織物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楊曉恩,(2002),《泰雅族西賽德克群傳統歌謠之研究》。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學組碩士論文。

劉育玲,(2001),《臺灣賽德克族口傳故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克浩,(1995),《泰雅族口簧琴音樂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劉猷盛,(1995),《太魯閣戰役後東賽德克群歌謠風格與其生活之關係》。屏東師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靈恩,(2002),《泰雅Lmuhuw歌謠之研究--以大漢溪流域泰雅社群為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七)、性別

王蘭君,(2002),《責任與家庭--東部地區原住民婦女婚姻維繫過程探討》。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肇禎,(2002),《群慾亂舞—論舞鶴小說中的性政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蔣文鵑,(2001),《傳承、變奏與斷裂:以當代太魯閣女性之織布文化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八)、社會學

李家源,(2003),《合作、競爭與衝突:潭南的災後重建與社會關係》。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靖修,(2002),《唱我們的歌--truku(太魯閣)族雪碧社區卡拉ok文化研究》。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惠雯,(2001),《編織•部落•夢:原住民婦女手工藝品生產之政治經濟分析》。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瑞澤,(2001),《生活在他方--外地媳婦在一個太魯閣(Truku)社區的生活調適》。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聖文,(2004),《一個行動研究者在部落─以比亞外部落地圖發展工作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銘燐,(2002),《誰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從抗爭符碼運用到在地參與認同?》。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有智,(1999),《期待又怕被傷害:隔週休二日旅遊風潮對原住民部落的影響》。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陳怡懋,(2003),《花蓮縣原住民病患疼痛經驗之社會文化意含相關性探討》。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吟,(2003),《原鄉部落社會組織互動情形之探討》。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游勝賢,(2004),《非政府組織對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影響研究-以就業、教育問題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岱屏,(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賢女,(1996),《太魯閣國家公園情境中的太魯閣人--政權、觀光與原住民的網絡關》。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賴昱蓉,(1988),《爺亨泰雅人的社會變遷》。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九)、社工輔導

古金益,(2003),《成長˙紀錄˙泰雅族--試析泰雅族青少年之內心觀照》。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江玉娟,(2004) ,《原住民部落少年社會生活適應量表之建構--以屏東縣少年為例》。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朱慶忠,(2001) ,《花蓮縣秀林鄉原住民的自殺現象與社會亂象初探-從洪強森的自殺事件談起》。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君,(1996),《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國中青少年生活需求滿足、社會支持與自我價值之相關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

林秀慧,(1987),《台灣山地兒童發展需求滿足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玉珠,(1996),《烏來地區泰雅族少年偏差行為之成因分析─HIRSCHI社會鍵理論在少數民族社會之驗證》。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吳淑惠,(2004),《原住民寄養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穆儀,(2001),《從社工員的實務經驗思考原住民社會工作教學內涵》。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豔紅,(1998),《台灣原住民青年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以四位新竹泰雅族男性青年的生命故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欣萍,(2000),《原住民飲酒行為與家庭相關之研究---以泰雅族、賽夏族為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家球,(2002),《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需求之探討研究》。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Top


(十)、教育心理

王柏元,(1998),《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泰茂,(1999),《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齡慶,(1992),《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世大,(2003),《原住民國民中學實施親職教育之研究》。政治大學中等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全中鯤,(2000),《少數民族兒童學校教育問題探討-以花蓮縣某泰雅(德魯固)族國小及其學區為例》。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惠君,(2004),《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Top

呂季霏,(2001),《花蓮縣國小低年級泰雅族學生平面幾何概念之詮釋性研究》。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奇憲,(2004),《提升國小原住民學生國語科學業成就之行動研究》。花蓮師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詠秋,(2002),《原住民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生涯自我效能與其生涯阻礙因素之關係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儀,(2004),《原夢.圓夢─原住民研究生自我實現歷程之探討》。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光懿,(1999),《原住民國小學童動物分類概念發展之詮釋性研究》。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易齡,(2003),《商職原住民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相關因素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Top

林明芳,(2000),《泰雅族學童國語及數學學習式態之探究----以翡翠國小為例》。花蓮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忠信,(2004),《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生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逸文,(2002),《原住民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問題解題分析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慧,(2003),《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個泰雅族小學五年級社會科教室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華中,(2004),《台灣原住民族地區國中教師管教與學生學習適應之研究-以桃竹苗為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奮穗,(2003),《平地學校原住民兒童學習困擾之研究─以香草國民小學為例》。新竹師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蘭香,(1999),《花蓮縣國小一年級泰雅族新生數概念詮釋性研究》。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林麗惠,(2000),《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的認知風格、推理表現與問題解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平地國小學童為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羨,(1997),《泰雅族學童「遺傳概念」之研究》。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惠民,(1999),《泰雅族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娟,(1995),《一個泰雅族國民小學音樂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景雲,(2004),《高等教育原住民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花蓮師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惠英,(2001),《山地國小數學教室裡的民族誌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洪國峰,(2001),《原住民職業重點學校學生實施進路輔導現況、檢討與改進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麗晴,(1996),《泰雅族與非泰雅族國小學童推理表現與其策略使用》。新竹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信忠,(2001) ,《原住民學童接受教養行為與其情緒穩定、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幼蘭,(2002) ,《臺灣及紐西蘭原住民傳統幼童教育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宮莉虹,(2004) ,《當漢族老師遇到原住民孩子-看兩位幼稚園教師如何將泰雅文化融入單元課程與教學中》。新竹師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右任,(2001) ,《和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和數學態度的質性研究》。臺東師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天瑞,(2002) ,《原住民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雅族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曹琇玲,(2001),《泰雅族高低學業成就學生家庭教育之質化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冠盈,(2001),《從文化差異面向探討原住民國中新生之學校適應-以三位泰雅族學生為例》。花蓮師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約伯,(1999),《台灣高等院校原住民學生生涯選擇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娟,(2003),《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青,(2004),《以期望價值模式探討個人心理特質對花蓮縣原住民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閔肖蔓,(1995),《原住民國中生主觀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灣北部泰雅族為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姜明義,(2001),《原住民高中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以花蓮高中「原之社」的學生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翁欣瑜,(2002),《花蓮縣國小六年級泰雅族學童與平地學童幾何解題表現相關因素之研究》。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炳進,(1992),《山胞教育政策與山胞教育問題之研究-以台灣北部泰雅族崙埤、上巴陵的部落為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玉婷,(2001),《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質的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文,(2003),《歸因遷移教學對原住民學童自然科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歸因之影響》。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克惠,(2003),《從社區現象談原住民教育成就--以曙光社區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祐,(2002),《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之組織認同、工作滿意及學校運作狀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樂樂國小為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雄,(2002),《高學業成就之平地原住民學生家長教育價值觀及親師互動之研究》。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陳勝榮,(2002),《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成效與推展模式之相關研究—以烏來鄉泰雅語教學為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正,(2003),《從文化脈絡中的教育主體談原住民學生之學習適應-以蓮邊國中的德魯固學生為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妃,(2001),《國小教師的教學決定--以一位泰雅族教師為例》。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靜瑛,(2002),《泰雅族國小學童越讀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琦琪,(2001),《推動原住民社區本位教育之研究》。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進淮,(2003),《平地學校原住民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新竹師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廖永,(2002),《原住民學生多元才能探尋模式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仁藝,(2001),《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廖福彥,(2002),《太魯閣族國中生代數學習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鄧靜蘭,(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省思---以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曉冬,(2000),《花蓮地區國小泰雅族學童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之調查研究》。花蓮師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川榮,(2002),《都市原住民國中生學校適應之殖民論述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芝良,(2004),《原漢族群共存學校實施原住民族教育之個案研究》。花蓮師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維茵,(2001),《我們要去dema---從遊戲經驗看竹麻社區兒童的人事與情感》。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萍,(2000),《原住民人才培育的多元觀點--從一位神學院院長的學習歷程談起》。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劉蔚之,(1992),《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杏絃,(2003),《學校本位概念下的音樂課程設計-以烏來福山國小為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蔡政良,(1997),《臺灣原住民學童在育樂多媒體中人機互動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蔡清田,(1992),《泰勒課程理論之發展》。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燕惠,(2001),《花蓮市近郊國小二年級泰雅族學童數概念之詮釋性研究》。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佩均,(2001),《泰雅族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佩娟,(2003),《原住民地區教師的教育實踐:以雲海國小為例》。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頤時,(2003),《探索原住民部落的環境教育--以馬告運動中的新光鎮西堡部落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鍾孟蓉,(2002),《當泰雅族學童『遇到』科學家-探討不同族群背景學童之科學家意向》。師大科教所碩士論文。

關復勇,(1987),《山地泰雅族國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學業成敗歸因與其學業成就之關係》。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凱容,(2003),《知識/權力/主體—以「原住民教育」知識論述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健國,(2002),《社會科課程中納入泰雅族紋面文化之教學設計》。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健霖,(2002),《泰雅族男童的世界觀:兼論其教育意義》。花蓮師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春財,(1999),《山地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之研究》。嘉義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十一)、法律

李芙蓉,(2004),《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智慧財產權之研究》。 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陵,(1996),《論關於臺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煒智,(2000),《百年來臺灣原住民族土地分配制度的變遷與國家法令》。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竹上,(2000),《看不見的權利:從民族主義、族群文化與殖民歷史反思台灣原住民族財產權在國內法制中的發展》。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舜伶,(2002),《原住民族運動中「權利法制化」進路的困局-----兼論建構中的台灣原住民族自治》。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十二)、政治學與公共政策

宋賢明,(2004),《從真實的夥伴關係看「台灣政府與原住民族新的夥伴關係」條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李永祥,(2002),《台灣原住民族自治之研究---兼論台灣族群政治權力之分配》。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順仁,(1990),《原住民文化認知影響參與推廣計劃類型之研究 : 以桃園, 新竹的泰雅族為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創進,(2004),《從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看政府政策之論述、溝通與實踐—以馬告國家公園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孫家琦,(1997),《戰後臺灣原住民族地位之政治分析》。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炳進,(2001),《台灣地區原住民教育文化政策之研究─以少數民族理論觀點為基礎》。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Top

陳文學,(2004),《我國原住民族自治政策之研究:規劃評估觀點》。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宗韓,(1994),《 戰後台灣原住民政策之分析:國家與社會的觀點》。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孟男,(2004),《原住民族自治區內行政區劃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朝琴,(2000),《從民族平等觀點探究臺灣原住民的地位問題》。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珮琳,(2002),《影響原住民政策決策菁英對『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趨向的態度』之因素探討》。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春義(Kacudas) ,(2002),《原住民的身分與選區劃分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興鎊,(2004),《行政區劃的政治經濟學-以馬武督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十三)、地理學、建築與城鄉

于仲誼,(2002),《原住民土地權利----兼論台灣當前對原住民土地權利的保障》。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皎容,(1994),《苗栗縣泰雅族山胞(原住民)新建住宅內部空間合理機能與空間標準之研究:以泰安鄉司馬限部落為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

孔繁宇,(2000),《山地部落聚落及住屋空間形式變遷之研究-以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為個案》。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池永歆,(2000),《空間,地方與鄉土:大茅埔地方的構成及其聚落的空間性》。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何承玲,(2004),《「解讀.再現」-玭雅山泰雅文化商圈設計規劃》。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蕙,(2004),《原住民鄉鎮綜合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大同鄉為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華,(2003),《由校園整體規劃推動社區文化傳承─宜蘭縣原住民文化教育政策分析》。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Top

李靜雯,(1999),《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保留地發展與經營課題之研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健蘭,(2002),《大台北地區原住民聚落分布與地形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樹欉,(2000),《台灣原住民族土地財產權制度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迄今從共同所有到個別所有的演變》。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

林志明,(1999),《霞雲村泰雅族居住文化變遷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玲,(1985),《臺灣山地保留地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以秀巒村為個案分析》。台灣大學臺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強,(1999),《開闢運輸道路影響原住民部落發展之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為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國演,(2002),《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產權共有制度建構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邱淑娟,(2003),《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參與學習之研究--以埔里鎮桃米社區為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邱慧娟,(2004),《清末橫山地區的地緣社會》。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駿傑,(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東華大學族群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廣冀,(2000),《森林經營之部落、社會與國家的互動—以新竹司馬庫斯部落為個案》。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大偉,(2002),《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公共資源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個案為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徐柑妹,(2004),《新竹縣鄉鎮市城鄉發展與競爭力之研究》。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哲,(2002),《臺灣原住民族土地所全制度與土地利用關係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陳竹上,(2002),《論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生態價值及其永續發展方向》。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律伶,(2004),《從馬告國家公園爭議試論對原住民族運動之影響與反省》。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陳淑珣,(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進行參與式互動之探討-從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的運作切入》。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慧,(1991),《國家公園與人文資源保育之研究-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政治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寶,(2004),《展示館解說評估—以太魯閣國家公園「人與自然館」為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趙榮,(2001),《泰安鄉象鼻村環境景觀元素中的泰雅族圖像探討》。東海大學碩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張玓,(1991),《泰雅族北勢群山胞的生活空間:以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岱屏,(2000 ),《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中的歷史論述與行動》。東華大學族群關系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玲,(1996),《泰雅小學校設計案─建構泰雅兒童學習環境的辨識系統》。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張玲玲,(2004),《原住民部落發展旅遊之探討-以可樂部落為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誌聲,(1997),《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土地資源利用衝突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峻嘉,(1987),《山村生計活動之變遷》。臺灣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承翰,(2004),《以「社群組構理論」探討新竹縣新光(斯馬庫斯)部落的社區總體營造歷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雯娟,(2004),《日治時代宜蘭三星地區的區域發展》。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振助,(2004),《臺灣溫泉聚落治理模式之研究─泰安與烏來溫泉之個案比較》。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朝明,(2002),《國家公園與原住民衝突之分析:以棲蘭國家公園之設立與當地泰雅族原住民之互動關係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葉爾建,(2004),《日治時代頭前溪上游地區的環境變遷》。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俊銘,(2004),《從部落發展的角度看馬告爭議的虛實─以Peyanan部落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聖真,(1998),《泰雅族宗教變遷的地理意涵--以桃園復興鄉三光村為個案研究》。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迪清,(1999),《集團移住與宗教變遷對部落環境行動之影響––以太魯閣族三棧部落為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翼如,(2003),《社會資本、地方發展網絡與空間組織之研究-以烏來鄉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慧慈,(2004),《權益關係人解讀保護區「共管機制」之研究---以芻議中之馬告國家公園為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惠中,(2003),《一個抵抗空間的建構─馬告國家公園運動脈絡下的部落繪圖實踐》。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森源,(1996),《桃園縣復興鄉巴陵旅遊聚落的形成歷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十四)、觀光旅遊

王敏,(2002),《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當地原住民互動型態轉變之研究》。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忠正,(2003),《由泰雅族祖靈祭發展文化觀光之可行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溪園,(2003),《梨山風景區原住民對觀光衝擊及發展策略認知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Top


(十五)、傳播

張逸東,(1980),《台灣山地鄉消息傳播過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勝偉,(1994),《最後的淨土:(一個新竹縣泰雅族部落)斯馬庫斯系統報導》。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十六)、醫療與遺傳學

王燕惠,( 2002),《台灣地區原住民嚼食檳榔、吸菸、喝酒使用盛行率及其健康危害意識調查》。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朱家琳,( 2002),《台灣原住民Y染色體微衛星基因座之遺傳人類學研究》。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成,(1999),《台灣地區山地原住民死因變化分析(1991-1997)及癌症標準化發生比分析(1987-1994)》。高雄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豪傑,(2004) ,《泰雅族(太魯閣群)青少年飲酒行為意向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私立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璧如,(2002),《花蓮泰雅族中年婦女肥胖程度與飲食、營養認知及其他相關因素的探討》。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岳少崟,(2004),《花蓮縣山地鄉社區成人健康傳播管道之研究—以桿菌性痢疾防治為例》。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吳玉葉,(1981),《新竹縣尖石鄉山地國民中學及國民小學學生寄生蟲感染狀況之調查研究》。臺灣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素萍,(2001),《影響原住民肺結核病患治癒率相關因素探討-以花蓮縣秀林鄉泰雅族為例》。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貞,(2004),《花蓮某高職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生飲酒意圖差異之研究》。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琴惠,(2002),《花蓮縣(市)居民檳榔、菸、酒盛率及其健康危害意識調查》。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昱銘,(2004),《台灣原住民親緣關係之研究:Y染色體上偽基因序列之比較》。慈濟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振芳,(1994),《非易感受性及各種型式設之事件史分析以酒癮資料為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惠萍,(1999),《原住民痛風患者之性別、族別及腎功能之差異--以社區為基礎之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陳志玫,(1998),《易感基因CYP2E1,GSTM1,GSTT1基因多形性之種族與疾病相關研究第一篇:CYP2E1,GSTM1,GSTT1基因多形性在台灣原住民泰國及菲律賓等種族間差異之研究.第二篇:CYP2E1,GSTM1基因多形性與非吸菸女性肺癌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軒,(2001),《原住民胎兒酒精症候群與胎兒酒精效應的問題---以花蓮縣原住民的社會文化分析為例》。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馨,(2003),《台灣原住民痛風復發相關因子研究》。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壯,(1998),《CYP1A1基因多形性之種族差異與非抽煙女性肺癌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順仁,(1998),《台灣原住民痛風之流行病學研究》。高雄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毓屏,(2000),《台灣原住民痛風家庭複雜分離分析》。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佩琪,(2004),《台灣原住民親緣關係之探討:以體染色體偽基因序列之比較》。慈濟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張朝琴,(2004),《台灣山地鄉原住民醫療照護體系之研究---健康權保障觀點的檢視》。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魁,(199),《花蓮縣秀林鄉與台北市北投區國三學生與老年人健康品質與其相關社會因子的研究》。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定武,(2001),《接種B型肝炎疫苗兒童慢性B型肝炎感染相關因子之探討》。臺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龍仁,(1996),《南投縣原住民高尿酸血症之病因探討──橫斷性研究》。中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碧華,(1993),《第一部份:台灣山地地區及各山地原住民族別癌症標準化死亡比分析第二部份:台灣某山地鄉原住民吸菸、喝酒及吃檳榔之盛行率調查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元麗,(1987),《台灣地區泰雅族、排灣族、雅美族山胞酒精濫用、酒精依賴之盛行率研究》。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治儉,(2002),《山地鄉肺結核原住民疾病知識、健康信念及社會支持與服藥遵從行為之相關性研究》。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賴朝陽,(2002),《使用高解析度DNA定序法來分析台灣九族原住民與台灣漢人ClassⅠHLA-B基因的遺傳多態性:應用於探討台灣原住民的起源與擴散》。慈濟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美玉,(2000),《台灣原住民青少年飲酒行為之心理社會模式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潘松義,(2001),《原住民國中生對吸菸.飲酒.嚼檳榔之認知.態度.行為與人格特質之研究調查-以屏東縣泰武.來義及瑪家國中為例》。私立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尚倫,(2003),《以連鎖分析與傳遞不平衡檢定顯示泰雅族家族性痛風之候選區域》。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裕仁,(2000),《台灣原住民部落中居民健康與生活環境動物寄生蟲病相關性之研究》。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循珣,(2002),《酒癮患者在不同族群ADH2*2 和 ALDH2*2基因型之分子遺傳學探討》。臺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婉娟,(2000),《烏來泰雅族婦女飲酒經驗之探討》。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麗娟,(1990),《台灣地區山地鄉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率及機車風險行為探討》。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琪珍,(1996),《臺灣各族群間高變異性遺傳指標的分析與比較》。台灣大學醫事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蕭育民,(2000),《使用高解析度DNA定序法來分析台灣九族原住民及台灣漢人HLA Class II DRB1, DRB3/4/5及DPB1基因的遺傳多態性》。慈濟醫學院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秀雲,(2001),《台灣山地鄉居民桿菌性痢疾之危險因子及抗藥性之探討》。台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十七)、生物
張汶肇,(2003),《南投縣泰雅族賽德克亞族民族植物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詩硯,(2003),《民族植物與其生育環境相關性之研究-以泰雅族鎮西堡部落為例》。台灣大學植物研究所碩士論文。Top

 

Copyright(c) 2004 www.tiencf.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