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話說平台
司馬庫斯
馬告產業小組
靜宜大學
民族小學
平台記事

 

 

 

 

 

 

 

 

 

 

 

 

 

司馬庫斯傳統領域調查計畫

 

壹、調查計畫依據

 

一、總統選舉政見恢復原住民傳統土地權與傳統領域政策。

二、原住民族與總統之新伙伴關係協定。

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九十三年度施政計畫。

四、司馬庫斯部落九十三年度部落會議決議。

五、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八十八年系務會議決議。

 

貳、主協辦單位

 

一、主辦單位

(一)新竹縣尖石鄉泰雅爾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

曾振川、曾錦俊、曾玉智、曾隆華、曾傳光、余國星、余庫光、李玉亭。

(二)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張長義、蔡博文、李建堂、林俊強。

二、協辦單位

(一)新竹師院社會教育學系:丁志堅。

 

參、緣由及現況說明

 

一、原住民文化與環境之緊密性。

二、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之關係。

三、國家機器箝制下原住民文化之崩解與流失。

四、新伙伴關係之恢復原住民族傳統土地權與傳統領域。

五、在地社群參與環境經營治理之趨勢--原住民自治區、共管國家公園、社群參與保護區治理。

六、司馬庫斯部落與司馬庫斯傳統領域之緊密關係。

七、政府對司馬庫斯傳統領域之治理--鴛鴦湖自然保留區、雪霸國家公園、棲蘭山野生動物重要棲地、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

八、政府相關單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林務局、雪霸國家公園。

 

肆、計畫目的

 

一、調查司馬庫斯祖先耕作、祭典、祖靈聖地之土地範圍。

二、調查司馬庫斯舊部落及耕墾游獵之土地。

三、調查司馬庫斯祖先遷移過程、傳統習俗、舊地名、傳說故事等。

四、調查司馬庫斯傳統領域重要之動物棲地之採集地。

五、調查司馬庫斯傳統領域食用、藥用之植物分佈地。

六、調查司馬庫斯部落之竹材、木材等生活用材之採集地。

七、調查司馬庫斯傳統領域獵寮之權屬、功能、分佈地點。

八、調查司馬庫斯獵徑及獵區。

 

伍、調查工作範圍

 
            依據九十一年司馬庫斯傳統領域調查成果北至玉峰山、西界鴛鴦湖東邊沿著塔克金溪向南
   延伸至大壩尖山

 

陸、調查方法

 

一、文獻資料調查

(一)針對日治時期之司馬庫斯除戶簿與司馬庫斯目前之戶籍資料進行整合,藉以從史料證明司馬庫斯部落歷史。

(二)針對日治時代之官方文書整理司馬庫斯相關資料。

(三)收集司馬庫斯之地籍資料。

二、心智圖繪製

請司馬庫斯部落居民分群進行心智圖繪製,包含耆老、婦女、壯年、青年等,藉以瞭解司馬庫斯部落居民的環境意象,探究司馬庫斯部落居民對傳統領域間的認知。

三、深度訪談

針對耆老進行部落傳統領域治理制度深度訪談,藉以瞭解司馬庫斯部落與傳統領域之關係,對傳統領域之觀念,以及與鄰近部落、國家機器之互動。

四、地圖傳記訪談

就部落居民之生活圈與重要地點進行地圖標記與訪談,從而瞭解司馬庫斯居民與司馬庫斯傳統領域之關係。

五、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

透過地理系統資料庫進行群體討論與訪談,同時針對討論之議題進行記錄。

六、現地調查

(一)調查路線:  

(二)調查內容:獵寮、動植物狀況、舊部落遺址、遷徙舊址、動植物遭到破壞狀況。

(三)調查器材:照相機、攝影機、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錄音機。

七、製作地圖模型

利用雕刻製作司馬庫斯傳統領域模型,標示傳統領域相關知識,藉以作為教育後代與對外在社會說明之基礎。

 

柒、計畫工作進度
 

一、

(一)進行文史資料調查。

(二)進行心智圖繪製、心智圖訪談。

(三)進行深度訪談。

(四)進行地圖傳記訪談。

二、八月至九月

(一)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調查。

(二)進行現地調查含動物、植物、森林、動物重要棲地等。

(三)進行管理計畫研擬。

(四)進行復育計畫研擬。

三、十月至十二月

(一)進行分區經理計畫協商。

 

捌、預期成果

 

一、完成司馬庫斯傳統領域調查。

二、完成司馬庫斯傳統領域分區管理計畫。

三、完成司馬庫斯傳統領域分區復育計畫。   

 

 

Smangus部落民俗植物系列    Bway殼斗科植物~

Lahwy-Icyh

 

一、   分布情形、種類

 

部落常以溪谷到山頂做為地形及動植物分布的依据,本次就以近溪谷地與近陵線為主要的分布帶,這也洽好以部落的海拔高度(1550公尺)中軸,以下為近溪谷地(babaw llyung),以上為近陵線(rgyax)。

   主要的種類近溪谷地(babaw llyung)有bway tuku青剛櫟、sbsan赤皮、bloqiy babaw llyung短尾葉石櫟、qegi栓皮櫟、pihaw;近陵線(rgyax)有、kahat毽子櫟、hnuk長尾栲、Ryuk椎果櫟、bway ngarux狹葉櫟、塔塔加高山櫟bangus大葉石櫟bloqiytukilan共有11種。

 

二、  用途功能分類

 

部落週邊森林主要以殼斗科木本植物,長期與部落頭目、耆老相處、踏進原始林實際經驗及口述中得知我們的Tayal祖先生活上使用方式可分為以下七項:

(一)  Smi rusaqmalut狩獵

 

殼斗科堅果成熟期為每年11月,豐收的堅果吸引了中海拔野生動物此時傳統生活上狩獵的季節(獵季);其花期於56月,此時蜜蜂採其花蜜,會使此季節所產的蜜較具苦味。

bway tuku青剛櫟:紅頭綠鳩11-1月、

sbsan赤皮:飛鼠、台灣黑熊、紅頭綠鳩

bloqiy babaw llyung短尾葉石櫟:松鼠、赤腹松鼠、山豬、猴子

qegi栓皮櫟

pihaw

bway ngarux狹葉櫟

kahat毽子櫟:白面鼯鼠

hnuk長尾栲:白面鼯鼠、小鼯鼠、台灣黑熊

Ryuk錐果櫟:果實(堅果)成熟時期為10月,主要的獵物為飛鼠、台灣黑熊、紅頭綠鳩

bloqiy大葉石櫟:白面鼯鼠、赤腹松鼠、條紋松鼠、小鼯鼠、山豬、台灣黑熊。

bangus塔塔加高山櫟:飛鼠、台灣黑熊

tukilan

(二)、  Alan benganqsyu農具、杵

 

       Ryuk錐果櫟:早期要做為alan bengan農具(木柄、鋤頭柄、刀柄)及杵的材料,具有以下特性如最耐用使用期長、不易斷裂。

(三)  PPian童玩

 

bloqiy大葉石櫟、bloqiy babaw llyung短尾葉石櫟:Tnuga是住在部落內每一個小朋友最美好的記憶,長輩會把殼斗去除取其堅果,將削好的竹簽中堅果中心穿透即是小朋友最愛的Tnuga

Ryuk錐果櫟:載取枝條一節再切成數段,用刀雕成陀螺,這個應該是後期受漢人影嚮。

(四)  Nniqun食用

               hnuk長尾栲

(五)  Qhoniq pnhun薪材

                   kahat毽子櫟

                   Ryuk錐果櫟

(六)  Tminun編織工具

                   Ryuk錐果櫟

(七)  tqenuw香菇用材

         距今40年前,野生菇及香菇是部落主要經濟來源,依時間時間先後可分為野生菇時期(1955-1970;段木菇時期(1971-1996),段木菇先將木材鋸倒,大約4

表一:野生菇與段木菇樹種

野生菇
段木香菇
bway tuku青剛櫟
bway ngarux狹葉櫟
hnuk長尾栲
Ryuk錐果櫟
bangus塔塔加高山櫟
 
bway tuku青剛櫟
sbsan赤皮
bloqiy babaw llyung短尾葉石櫟
bloqiy大葉石櫟
pihaw
qegi栓皮櫟
kahat毽子櫟
yanay kahat森氏櫟
Ryuk錐果櫟
bangus塔塔加高山櫟
非殼斗科物種
Qehuy para薯豆
Tklan
swo阿里山千金榆
grhiy阿里山榆
truhum杜英
tungan水絲梨
sinqblyun朴樹
qtali霧社楨楠
 
 

 

  

 

司馬庫斯傳統領域生態保育計畫---森林守護者(草案)

 

壹、前言

     「原住民族基本法」於中華民國9425公佈,對於原住民族的尊重與關心甚為感激。然而除了有政府的各項保障及協助外,族人亦想傳達對於土地與環境議題方面的獨特原住民哲學。就像部落居民平日在各式的會議中提倡保育觀念,且在陸續展開的「傳統領域調查」看見了傳統領域中已經有許多的植物被破壞、動物量相繼減少,為維護這祖先留下的傳統領域之完整性,並根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生態成長趨勢,需要一個有力的制度來保護這片山林。居民擔負著要維護傳統祖先遺留下來的資產,也要為下一代保有一個美好的生態資源,當務之急就是制訂「司馬庫斯傳統領域保育法」。

 

 

貳、目標

一、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森林生物能健全生長。
二、
永續經營管理祖先交託的傳統領域。
三、 保持與自然生態的夥伴關係。

 

參、計畫

  司馬庫斯傳統領域之生態保育訂定五年(2005年~2010年)三階段計畫,分述如下:

(一)制訂管理機制
1. 入山人員之掌控—進入傳統領域內須至管理站登記,核准後始可入山。
2.  每月定期派員進行傳統領域動植物生態調查,另有不定期勘查,確實察看保護生態情況。
3.  五年內(2005~2010年)全面禁採、禁獵、禁魚獵、禁伐。
4. 枯倒木及砂石,依部落共識決議處理。
5.  違法者依循法律途徑移交政府機關處置。
(二)復育計畫
1.  由於行政院退輔會於1960、1970年代期間進行道路開闢以及砍伐檜木,致使自然生態遭破壞,大型動物(例如台灣黑熊、台灣水鹿、山羊、山羌及鴛鴦….等)消失無蹤,部落要求退輔會現階段施行水鹿、鴛鴦及山羊等保育動物之復育行動。
2.      所有在本部落傳統領域內所建立之相關遊樂設施,請於一年內全部撤離,恢復原有的自然風貌。
(三)宣導及人才培育計畫
1. 透過媒體、研究機構及政府組織,針對五年保育計畫向部落居民、族人及全國人民宣導保育之重要性及勢在必行之決心。
2.培育部落居民使用自動照相等數位化設備,能真實紀錄部落周邊的動植物資源、詮釋文化與生態知識。
(四)任務編組

 司馬庫斯部落傳統領域生態保育小組
組別
委員
任務
規劃組
Masay(組長)、Yuraw、Batu、Lahwy、Tgbil、Amin、Kokwang、Ikwang
1.擬定計畫之準則及綱領。
2.依據計畫執行並掌控各項計畫進行進度。
生物資源及監測組
Lahwy(組長)
1.  研擬珍稀瀕臨絕種之動、植物資源保育計畫。
2.  編定相關監測計畫(含動植物、土壤、地表沖蝕、水質及水量變動等之監測)。
 
 
林區步道及溪流組
Ikwang(組長)
1.      研擬步道之開闢、維護及改善計畫。
2.      研擬各溪流保育計畫。
生態教育組
Amin(組長)
1. 以傳統領域為基點,研擬自然教育推行計畫。
2.  研擬對外界開闢及運作(含志工培訓、親子活動、環教解說)計畫。
 
 
執行秘書組
Wali
計畫聯絡、協調,成果追蹤與進度列管,並整合相關後勤作業。
分析組
Umas、Lahwy
配合各工作組之需求辦理現場調查及資料蒐集,並負責現地之後勤支援。

 

各組人員於每兩週召開一次會議,由司馬庫斯部落發展協會理事長主持,針對各組作業情況提報其相關需求及困難事件,並紀錄備查。

 

二、第二階段(2009年)
      將第一階段內窒礙難行的部分作一調整,並尋求各相關單位協助。並將三年來在部落傳統領域中所做的各項成果以文獻方式呈現,不足的部分研擬改進措施,並計畫未來一階段之工作方針。
 
三、第三階段 (2010年)
針對前兩階段工作作一評估,並發表這五年的傳統領域生態保育成果

 

肆、面臨問題

    部落居民為維持傳統領域之生態資源而訂定多項管理機制及計畫方案,仍有窒礙難行之處,概括下列四點,期各相關單位協助辦理。

  

伍、結論

    司馬庫斯祖先對土地的信仰,殷殷告誡後輩子孫土地是我們的生命,因為他們的信念與智慧長久保護台灣這片山林河川,台灣能有現在的經濟發展和生態資源,是原住民的祖先用生命世世代代守護這片土地才能開花結果。

        過去我們的傳統領域曾經因種種因素遭到破壞,今日希望透過部落的自覺而制訂各項管理機制,讓祖先留下的美好山林得到妥善的照料,使生態回復平衡,當我們將這片山林交給下一代時能如當初祖先交給我們時同樣豐富,並恢復了原有的生機

 

部落居民為維持傳統領域之生態資源而訂定多項管理機制及計畫方案,仍有窒礙難行之處,概括下列四點,期各相關單位協助辦理。
一、部落無法強制其他部落居民不得入山時,為聽勸導者,交由相關單位協助處理。
     (公權力的發揮)
二、懇請行政院農委會全力支持本計畫制訂之管理機制之通過施行並協助本部落加強推動野生動
         植物保育工作。
三、期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協助本部落推動此計畫之管理需求及經費支援,以鼓勵原住民保育計
         畫。
四、本部落傳統領域範圍遍及桃園縣復興鄉、宜蘭縣大同鄉及新竹縣尖石鄉需與鄰近部落協調維
         護傳統領域之管理制度,避免爾後不必要之糾紛及衝突。
 

 

 

 

 

訊息公告

部落組織

部落公約

部落大事件

文化傳說

小米故事

自然生態

線上訂購

照片集錦

生態學系

通識課

緣起

組織

大事紀

計劃說明

發展紀錄

台加交流

Kerry來台工作坊

服務學習課程

Dr.Deborah Rose講學

通識課程

友好連結